地理圖資與 Postcrossing
一切要從社長康秩群開始說起,他首先發現 Postcrossing 用新的地圖。去翻網站討論區,網站管理者說明是考量營運成本。新的地圖把使用者頁面的用戶地理資訊內嵌框格,改成用 Leaflet 這個 Javascript Library 顯示,而 Leaflet 的圖資來源則採用開放授權的 OSM 或者 MapQuest。上一篇文章指出的問題,像是原先圖層顯示比較大範圍時,小地方像朴子這地名就有顯示,反倒是行政層級比較高的高雄、台中沒顯示,現在已經改掉了。
![]() |
From 臺北維基人聯合部落格 |
![]() |
From NTU臺大集郵筆友社 |
其他郵政相關資料
網站營運可能跟一般人日常生活離得比較遠,但是常在寄信的人,尤其是寄 Postcrossing,一定對於住家附近的郵筒位置瞭若指掌。但當你到陌生的地方,要找出附近的郵筒位置可是大工夫。因應找尋所在位置附近郵筒的需求,Google Play 上有數款 App,像是 Postboxed,透過手機 GPS 接受到的位置訊號,能夠在手機螢幕上顯示附近的郵筒。而這些 App 是怎麼知道郵筒位置在那呢?依靠的是 OpenStreetMap 上的郵筒位置資訊。講到這裡還沒有說 OpenStreetMap 是什麼樣性質的網站,簡單說就是維基百科版的線上鄉民編輯地圖。不同於 GoogleMap 只能讓你讀到地圖的「圖」而已,OpenStreetMap 不只有圖,還可以讓你下載構成地圖的 XML 資料。對於懂程式設計的人,這些資料經過處理後,可變成各式各樣的客製化地圖。而這些資料的授權方式,目前是採用 CC-BY-SA 授權條款。
![]() |
From NTU臺大集郵筆友社 |
除了 Postboxed 以外,還有 Find Postboxes 可試試,iOS 平台也有這類找尋郵筒的 App,像是Find Postboxes Lite,Find Postboxes 等。
![]() |
From NTU臺大集郵筆友社 |
你可能會說,中華郵政網頁有郵筒位置查詢系統,怎麼不用啊?OpenStreetMap 的資料採用開放授權,使用以及再使用上限制少。以郵筒位置的資訊來說,這些位置資料並沒有說明授權狀態,通常未說明授權狀態的資料,都當這些資料是 All right reserved。放在網頁上的資料則可以在網站上自由運用,如果想再利用的話,得與中華郵政談。選擇限制少的開放資料,讓程式設計師專注在 App 功能的開發上,不必耗精力在談授權上。
不過如果郵局願意將手上資料用開放授權的方式授權出來,比方說上述的郵筒位置,郵局分佈的地區,郵遞區號對應的街巷路訊息。後兩者郵局都有釋出 xls 格式的表格,很方便再做處理。一樣的資料,放出去讓開發者再利用,透過各種不同型式,像是網站、App,服務民眾。如果是自行委託開發,不知道要花多少錢,而將資料以開放資料型式釋出,可是一毛錢也不用花(註)。
結語
對於新創網站來說,能夠節省開支就要盡可能節省開支。轉用限制較少可自由發揮運用的方案,長遠來看是對營運上比較好的選項,不然那天你用的資料突然得付一大筆授權費用。除了節省成本,開放資料還能促進新產業的崛起,為新創公司降低進入門檻。註:關於採用開放授權後的資料,會帶來什麼效應,可以參考英國的例子:London transport data opened to app developers http://www.telegraph.co.uk/technology/news/7830412/London-transport-data-opened-to-app-developers.html (2012.5.8 到訪)。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